Search

國家地理新鮮聞:新加坡水獺 以城市為家 - udn 聯合新聞網

janganre.blogspot.com

【文/Claire Turrell;呂玉嬋編譯 美國國家地理會社】

五十年前,新加坡的河流充塞著垃圾、污水與腐爛的動物屍體,新加坡原生物種滑毛江獺面臨著滅絕的危機。一九七七年,新加坡政府發起清潔河流運動,到了一九九八年,水獺開始重返這座熱帶都市。

由於食物豐富(比如池塘裏人養的錦鯉),牠們的數量日益增加,如今至少有九十隻水獺以這座城市為家,在水泥橋上築窩,於鋪路石板間曬太陽,儼然十分適應城市環境。

不過水獺的增加也造成了民眾的不便。比方說,社區池塘中的錦鯉往往都讓水獺吃光了。在旅遊勝地聖淘沙,有一間旅館曾在幾個月內損失了大量昂貴的觀賞魚。根據媒體報導,水獺也曾咬傷幼童。

儘管如此,新加坡人一般來說還是喜歡這些放肆的鄰居。二○一六年,市民投票選出水獺為國慶慶典的吉祥物。愛好水獺的市民替牠們建立臉書粉絲專頁,分享牠們可愛的動態。

隨著市民對水獺興趣的加深,科學家也不斷深入研究,試圖了解水獺如何適應了繁忙的都會環境。科學家發現,為了適應狹隘的都市空間,水獺改變了行為模式─例如,與父母一同生活的時間更長了。大多數野生水獺在兩歲左右就會離開父母,但新加坡的水獺與父母一起生活到三、四歲,慢慢等待開拓領土的機會。科學家打趣說,這有點類似三十五歲的城市成年人窩居在父母的地下室。

水獺即使適應了城市環境,也仍舊面臨著自然和人為的威脅。首先,這種哺乳動物與水蜥共享水域,而水蜥以水獺幼崽為食。新加坡水獺死亡的主因是車禍,每年大約有五到六隻死於輪下。

為了保護水獺,新加坡國家公園局、民間慈善組織和學者共同組成了水獺工作小組,進行保育相關工作,同時提高民眾的意識,比如在水獺出沒的地點放置路標和教育標誌,減少水獺與市民可能發生的負面互動。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
June 29, 2020 at 02:07PM
https://ift.tt/2NEvwCU

國家地理新鮮聞:新加坡水獺 以城市為家 - udn 聯合新聞網

https://ift.tt/2Na0lPC


Bagikan Berita Ini

Related Posts :

0 Response to "國家地理新鮮聞:新加坡水獺 以城市為家 - udn 聯合新聞網"

Post a Comment

Powered by Blogger.